茶叶自被开发就受到各时代的精神、文化的影响。在各个发展阶段,茶文化表现出不同的内容。但是在茶文化的诞生以及发展过程中,中国主流的三种思想即儒释道,始终是茶文化的核心。其中,道家文化最早对茶叶的品饮形成影响,并在之后的发展中,道家思想成为茶文化的基本内容。
一般提到道家我们都会想到道人炼丹炼药,同时会想到道家与酒的文化意象。但是早在成书于晋代的《神异记》中,就出现了道家与茶相关的传说,其中的丹丘子成为茶文化中重要的人物形象。道教在道家各流派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创立于东汉时期。到晋代时期已经逐步成熟,而晋代尚处于茶文化的初步形成期。由此可见,道家在茶叶发展的较早时期即和茶叶产生了密切的联系。
到唐朝时期,饮茶习俗逐步扩展,也在这个时期诞生了最重要的茶文化著作——《茶经》。茶经的作者陆羽,号竟凌子,他本人即有浓厚的道家文化背景,《中国道学经典》更将其列为道家人物。同时,陆羽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茶仙”,“茶神”等带有道家文化色彩的称呼也体现了其道家身份。
宋朝时期,儒释道三家思想互相交融,共同促进了茶文化的发扬光大。其中,北宋皇帝徽宗崇信道家思想,自称道君皇帝。同时,他又是一位茶艺大家,并且亲自编著了茶文化中重要的《大观茶经》,其中内容多有道家思想的体现。
在元明清时期,茶叶的消费日趋普及,成为达官贵人,平民百姓的日常消费品。道家与茶的接触就更加紧密。在流传下来的各时期的资料中,处处可见道人与茶有关的奇闻逸事,成为茶文化中重要的内容组成。
从各个时期的饮茶以及茶文化的流传中,处处可见道家的身影,道家在在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对茶的品饮与茶文化内容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作用。